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有很多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包括:后疫情时代,社交媒体时代,人的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等等。教会也身处其中,需要直面和适应这些变化,并做出合宜的调整以进行应对才能发展。
日前,一位华中的H牧师分享了自己在最近几年特别是疫情之后这段期间对牧养方式的思考、感受与实践,他坦言由于疫情的关系“服事上有些挑战”,以前的牧养方式和思维都需要有调整,自己所熟悉的牧养习惯和方案也需要做出诸多的改变,因为“现实情况不允许你不做出调整”。
他介绍了自己看到和自己在实践的不同的牧养方式,说到,当下的时代需要我们更多看到多元化、精细化牧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小组牧养是实现精细化牧养的一种途径
据H牧师的观察,现在不少大型教会也开始转变,不再注重建立华丽的教堂,而是把精力放在牧养上,教会小组化趋势与日俱增,因为“小教会灵活机动”,把人分散在信徒家里更有利于牧养;而小型教会由于人少,改变不是很明显,但情况也与大型教会类似,更加注重于精细化牧养。
H牧师认为面对当下的情况,教会应该要做好精细化牧养。“不能只是垂直性讲道,礼拜天主日讲道的方式不再行得通了。”他说:“因为垂直讲道、单一宣讲的方式让信徒接受的信息不到整体信息的20%-30%。有的教会已经不再有主日垂直性讲道(主日宣讲),牧师主要职责是负责训练所有的小组长,而主日礼拜则有小组长负责牧养,牧师会在所有的小组里面巡回。”
“这样做的好处是,三五年下来把所有的小组长都训练出来了;而同时又没有丢掉对信徒的牧养,因为牧师巡回在不同小组里面。这样做牧师会辛苦一点,但是精细化牧养可以很好地应对以后的冲击和威胁。尤其是超过100人的教会如果没有把小组长和主要同工训练起来,一旦遇到疫情冲击,一段时间以后就垮掉了。而有了训练好的小组长或同工的教会(面对这种情况)则不会垮,外面压力越大可能成长地越快。因为在不同小组里面聚会,只要聚会不停止,人就会成长起来。”
因此,教会要做好预备。H牧师提醒道:“教会要把小组长和同工训练起来,他们能掌握到基础的牧养知识和体系,可以把教会的牧养体系等复制下去。就像初代教会一样,它没有那么多牧师,但是教会很稳定。因为教会的长辈们或者成熟的信徒担起了牧养的责任。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小组长的训练上以及教会同工的训练上,让他们有独立的操作空间,可以有独立建立教会的能力。”
精细化牧养还需要注重多元化牧养
另外,需要注意的的是其实精细化牧养并不仅仅只是分小组就可以了,它还有一种要求是需要多元化牧养。运用起来,就是教会的小组可以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比如按年龄分的老年小组、青年小组等,按服事类型分赞美敬拜小组、厨房事奉小组等。聚会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比如敬拜赞美会、祷告会、见面会、聚餐、郊游等。
“小组的形式和形态是多元的,不是固定的,”H牧师表示:“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有的小组就是混合型的,中老年、青年都有;有的是把不同的年龄层放在一起,有的是单一年龄层的放在一起。”
“有的小教会是在主日聚会结束后,马上分组讨论的。这也是可以的,因为对主日的信息马上会有回馈。这样当场牧师就可以训练组长们,指导他们怎么带领。牧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供大家一起讨论,这对信息马上有回馈。因为有些上班的信徒不能参与小组(活动),主日马上小组化促进交流。”
H牧师建议可以“把能够参与线下小组的召聚在一起,不能参与线下小组的参加一个线上小组” 。既然有信徒无法参加线下小组,可以让他旁听。“如果主日礼拜无法参加,就让信徒参加周间的小组,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 。总之,保证信徒参与聚会,这样可以全方位的牧养。
H牧师也提出疫情期间特别多起来的是线上的小组,但是线上的小组也要有线下见面的机会,可以一个月聚一次。“疫情期间见面比较难,可以打电话沟通一下。”各种方案都可以尝试。“有的教会经济条件好一点,在疫情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也可以去农家乐,一起聚一聚。”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